400 688 2398

Qiming Building Materials

02/10/2021

中办、国办印发《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严打恶意规避退市,5年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Read more

02/02/2021

中办、国办印发《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严打恶意规避退市,5年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Read more

01/25/2021

住建部官方解读《关于加快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指导意见》

Read more

01/17/2021

财政部、工信部规定:今年起,200万以下货物、服务和400万以下工程,全部留给中小企业!

Read more

12/28/2020

迭新技术 海纳百川丨热烈祝贺中国建筑学会建筑防水学术委员会2020年年会暨防水创新技术与工程应用交流会隆重召开

Read more

12/19/2020

六种行为被列入“黑名单”!住建部就建筑市场信用信息分级标准向社会征求意见

Read more

12/16/2020

住建部官宣:防水防腐保温工程专业承包资质保留!压减为甲、乙两级!

Read more

11/21/2020

防水工请注意!人社部发文:职业资格制度改革重大进展

Read more

11/09/2020

防水行业全面推进绩效分级差异化管控!京津冀、汾渭平原、长三角地区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来了!

Read more

中办、国办印发《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严打恶意规避退市,5年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中办、国办印发《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严打恶意规避退市,5年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2021/02/01 15:27:00来源:国家发改委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131日印发《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行动方案》共51条,旨在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行动方案》提出,在强化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推动第五代移动通信、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基础设施,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结合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及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区域市场发展需求,针对跨境电商、跨境寄递物流、跨境支付和供应链管理等典型场景,构建安全便利的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和国际化数据信息专用通道。

5年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对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构建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就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制定行动方案。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四举措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行动方案》第六部分和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相关,共有四项内容:

一是稳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坚守科创板定位,突出硬科技特色,评估完善注册制试点安排,深化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加强资本市场监管,坚持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确保金融改革行稳致远。

二是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进一步完善退市标准,简化退市程序,畅通多元化退出渠道。严格实施退市制度,对触及退市标准的坚决予以退市,对恶意规避退市标准的予以严厉打击。

三是培育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稳步推进银行理财子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立,鼓励银行及银行理财子公司依法依规与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和创业投资基金、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合作。

四是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促进银行对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运用,引导督促金融机构合理定价,发挥好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的引导作用。积极稳妥发展普惠金融,积极稳妥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加大信易贷模式推广力度,支持开展信用融资,拓展贷款抵押质押物范围。

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行动方案》表示,要全面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畅通市场主体对隐性壁垒的意见反馈渠道和处理回应机制。制定市场准入效能评估标准并开展综合评估。开展放宽市场准入试点。选择符合条件的地区开展放宽市场准入试点。

在推动经营性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方面,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加强对土地利用计划的管理和跟踪评估,完善年度建设用地总量调控制度,健全重大项目用地保障机制,实施增存挂钩,城乡建设用地指标使用应更多由省级政府负责,完善建设用地市场体系。

在劳动力要素流动方面,推动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除超大、特大城市外,在具备条件的都市圈或城市群探索实行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有序引导人口落户。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社保转移接续。加快建设医疗保障信息系统。

培育发展上期所等能源商品交易平台

《行动方案》表示,要培育发展能源商品交易平台,通过股份制改造、兼并重组等多种方式,在油气、电力、煤炭等领域积极培育形成运营规范、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交易平台。支持上海期货交易所、全国电力交易机构、全国煤炭交易中心充分发挥作用,进一步健全交易机制、完善交易规则、严格监管标准。鼓励具备条件的资源型地区依托现有交易场所,探索建设区域性能源资源交易中心。

同时,实施教育、医疗、快递物流等网络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推动互联网医疗、在线教育、第三方物流、即时递送、在线办公、网上办事等新型服务平台发展,有效发挥平台企业在要素配置中的优化集成作用。

允许设立外资控股的银行、券商和资管公司

《行动方案》规定,支持社会资本依法进入银行、证券、资产管理、债券市场等金融服务业。允许在境内设立外资控股的合资银行、证券公司及外商独资或合资的资产管理公司。统筹规划银行间与交易所债券市场对外开放,优化准入标准、发行管理,明确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整体性制度框架,研究制定交易所债券市场境外机构债券发行管理办法。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金融机构和境内外资金融机构获得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A类主承销商资格,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

同时,有序扩大社会服务业市场开放。以医疗、教育、体育、托幼、环保、市政等领域为重点,减少市场准入限制,取消对营利性医疗、教育等机构在证照办理、设备购置等方面的不合理限制。完善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进一步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范围,支持外资加大创新投入力度,营造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公正市场环境。鼓励重点城市增设一批离境退税商店,在确保有效监管、风险可控前提下,在符合条件的离境退税商店推广开展即买即退业务。增加海南离岛免税城市和门店。

维护市场安全和稳定 制定市场风险冲击应对预案

《行动方案》完善维护市场安全的体制机制。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高度重视市场运行的风险挑战和市场体系安全问题,密切跟踪国内外重要商品市场、服务市场和要素市场形势变化,完善政策储备并动态更新政策工具箱。完善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与市场监管部门的工作联动和信息共享,强化对重点市场和市场基础设施的跨部门协同监管。完善安全审查机制,重视运用国际通行规则维护国家安全。

在积极防范市场异常波动和外部冲击风险方面,《行动方案》要求加强对大宗商品、资本、技术、数据等重点市场交易的监测预测预警,研究制定重大市场风险冲击应对预案。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提高通过大数据等方式认定竞争违法行为、预警识别市场运行风险的能力,强化市场预期管理。

上一篇下一篇

中办、国办印发《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严打恶意规避退市,5年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中办、国办印发《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严打恶意规避退市,5年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2021/02/01 15:27:00来源:国家发改委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131日印发《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行动方案》共51条,旨在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行动方案》提出,在强化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推动第五代移动通信、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基础设施,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结合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及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区域市场发展需求,针对跨境电商、跨境寄递物流、跨境支付和供应链管理等典型场景,构建安全便利的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和国际化数据信息专用通道。

5年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对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构建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就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制定行动方案。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四举措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行动方案》第六部分和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相关,共有四项内容:

一是稳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坚守科创板定位,突出硬科技特色,评估完善注册制试点安排,深化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加强资本市场监管,坚持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确保金融改革行稳致远。

二是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进一步完善退市标准,简化退市程序,畅通多元化退出渠道。严格实施退市制度,对触及退市标准的坚决予以退市,对恶意规避退市标准的予以严厉打击。

三是培育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稳步推进银行理财子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立,鼓励银行及银行理财子公司依法依规与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和创业投资基金、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合作。

四是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促进银行对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运用,引导督促金融机构合理定价,发挥好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的引导作用。积极稳妥发展普惠金融,积极稳妥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加大信易贷模式推广力度,支持开展信用融资,拓展贷款抵押质押物范围。

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行动方案》表示,要全面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畅通市场主体对隐性壁垒的意见反馈渠道和处理回应机制。制定市场准入效能评估标准并开展综合评估。开展放宽市场准入试点。选择符合条件的地区开展放宽市场准入试点。

在推动经营性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方面,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加强对土地利用计划的管理和跟踪评估,完善年度建设用地总量调控制度,健全重大项目用地保障机制,实施增存挂钩,城乡建设用地指标使用应更多由省级政府负责,完善建设用地市场体系。

在劳动力要素流动方面,推动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除超大、特大城市外,在具备条件的都市圈或城市群探索实行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有序引导人口落户。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社保转移接续。加快建设医疗保障信息系统。

培育发展上期所等能源商品交易平台

《行动方案》表示,要培育发展能源商品交易平台,通过股份制改造、兼并重组等多种方式,在油气、电力、煤炭等领域积极培育形成运营规范、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交易平台。支持上海期货交易所、全国电力交易机构、全国煤炭交易中心充分发挥作用,进一步健全交易机制、完善交易规则、严格监管标准。鼓励具备条件的资源型地区依托现有交易场所,探索建设区域性能源资源交易中心。

同时,实施教育、医疗、快递物流等网络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推动互联网医疗、在线教育、第三方物流、即时递送、在线办公、网上办事等新型服务平台发展,有效发挥平台企业在要素配置中的优化集成作用。

允许设立外资控股的银行、券商和资管公司

《行动方案》规定,支持社会资本依法进入银行、证券、资产管理、债券市场等金融服务业。允许在境内设立外资控股的合资银行、证券公司及外商独资或合资的资产管理公司。统筹规划银行间与交易所债券市场对外开放,优化准入标准、发行管理,明确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整体性制度框架,研究制定交易所债券市场境外机构债券发行管理办法。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金融机构和境内外资金融机构获得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A类主承销商资格,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

同时,有序扩大社会服务业市场开放。以医疗、教育、体育、托幼、环保、市政等领域为重点,减少市场准入限制,取消对营利性医疗、教育等机构在证照办理、设备购置等方面的不合理限制。完善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进一步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范围,支持外资加大创新投入力度,营造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公正市场环境。鼓励重点城市增设一批离境退税商店,在确保有效监管、风险可控前提下,在符合条件的离境退税商店推广开展即买即退业务。增加海南离岛免税城市和门店。

维护市场安全和稳定 制定市场风险冲击应对预案

《行动方案》完善维护市场安全的体制机制。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高度重视市场运行的风险挑战和市场体系安全问题,密切跟踪国内外重要商品市场、服务市场和要素市场形势变化,完善政策储备并动态更新政策工具箱。完善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与市场监管部门的工作联动和信息共享,强化对重点市场和市场基础设施的跨部门协同监管。完善安全审查机制,重视运用国际通行规则维护国家安全。

在积极防范市场异常波动和外部冲击风险方面,《行动方案》要求加强对大宗商品、资本、技术、数据等重点市场交易的监测预测预警,研究制定重大市场风险冲击应对预案。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提高通过大数据等方式认定竞争违法行为、预警识别市场运行风险的能力,强化市场预期管理。


上一篇下一篇

住建部官方解读《关于加快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指导意见》

住建部官方解读《关于加快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指导意见》

2021/01/25 11:01:00来源:住建部

住建部等12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指导意见》,提出4个方面11项主要任务。119日,为指导各地做好文件贯彻落实,住建部建筑市场监管司相关负责人对《指导意见》作出解读。

问:《指导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答: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劳动密集型的特点使得农民工成为了建筑工人的主体,是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全国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有5437万人,占全国农民工的近五分之一。在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单纯依靠低技术、低成本的劳动密集型模式推动建筑业发展已难以满足需要,而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也在倒逼建筑业加快向工业化、标准化、信息化方向转变。目前,建筑产业工人面临的工作临时性强、流动性大、作业时间长、环境恶劣、老龄化严重、企业归属感差、文化程度低、技能培训不足、劳动权益与社会保障不到位等诸多现实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严重制约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人力资本是行业发展的基石,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是实现我国建筑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的关键环节,将传统意义的建筑业农民工转变成为新型建筑产业工人,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建筑工匠,有利于优化建筑业劳动力结构、加快行业改革、推动产业升级,助力我国从建筑业大国向建筑业强国转变。同时,妥善解决建筑产业工人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社会均等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亟须对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进行顶层设计,指明发展方向,谋划发展路径,助力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问:《指导意见》提出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答:

根据建筑行业工人的实际技能水平情况,《指导意见》明确——

2025年,符合建筑行业特点的用工方式基本建立,建筑工人实现公司化、专业化管理,建筑工人权益保障机制基本完善;建筑工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考核评价体系基本健全,中级工以上建筑工人达1000万人以上。

2035年,建筑工人就业高效、流动有序,职业技能培训、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建筑工人权益得到有效保障,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充分增强,形成一支秉承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建筑工人大军。

问:《指导意见》提出的政策措施主要有哪些?

答:

《指导意见》共提出了4个方面11项主要任务。

一是做实产业工人培育载体。第一,引导现有劳务企业转型发展。改革建筑施工劳务资质,大幅降低准入门槛。鼓励有一定能力的劳务企业向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转型。引导小微型劳务企业进一步做专做精。第二,大力发展专业作业企业。引导现有劳务班组或有一定技能的建筑工人成立作业企业,成为建筑产业工人培育的主要载体。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建筑工人服务园,落实创业扶持政策,促进建筑工人就地、就近就业。第三,鼓励建设建筑工人培育基地。支持大型建筑业企业与建筑工人输出地区合作建立培育基地,创新培育基地服务模式,为专业作业企业提供配套服务,为建筑工人谋划职业发展路径。第四,加快自有建筑工人队伍建设。鼓励建筑企业培育自有建筑工人队伍,建立相对稳定的核心技术工人队伍。

二是加强建筑工人技能培训。第一,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完善建筑工人技能培训组织实施体系,制定建筑工人职业技能标准和评价规范。强化企业技能培训主体作用,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引导建筑业企业加强装配式建筑、机器人建造等新型建造方式的探索和应用,通过技术升级提升建筑工人技能从传统建造方式向新型建造方式转变。第二,要求各地制定施工现场技能工人基本配备标准,建立完善建筑职业(工种)人工价格市场化信息发布机制,推动建筑业企业将薪酬待遇与建筑工人技能等级挂钩,实现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第三,引导建筑业企业建立建筑工人培育合作伙伴关系,组建建筑工人培育平台,共同出资培训建筑工人,归集项目培训经费,统筹安排资金使用,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三是保障建筑工人合法权益。第一,加快推动信息化管理。完善全国建筑工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制定统一数据标准,将建筑工人数据与日常监管相结合,建立预警机制。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第二,健全保障薪酬支付的长效机制。落实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实名制管理、工资保证金等制度,对列入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的失信违法主体实施联合惩戒。第三,完善建筑行业劳动用工制度。制定推广适合建筑业用工特点的简易劳动合同示范文本,全面落实劳动合同制度。未订立劳动合同并实名登记的建筑工人不得进入项目现场施工。第四,完善社会保险缴费机制。推动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结合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确保工伤保险覆盖施工现场所有建筑工人。

四是改善建筑工人生产生活环境。制定建筑工人生产生活基本标准,不断改善建筑工人的劳动保护、作业和居住等各方面条件。要求各地将建筑工人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探索适应建筑业特点的住房公积金缴存方式,推进建筑工人缴存住房公积金,着力解决建筑工人子女在城市入托入学等问题,保障建筑工人享有城市基本公共服务。

《指导意见》还从加强组织领导,发挥工会组织和社会组织积极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和财税支持力度,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4个方面提出了强化保障措施。

问:《指导意见》提出要改革建筑施工劳务资质,以后建筑劳务企业如何承接业务?

答:

结合我们之前的调查研究,参考国内外的经验做法,《指导意见》中为建筑劳务企业谋划了3条转型发展道路。

第一条是鼓励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劳务企业通过引进人才、设备等方式向施工总承包或专业承包企业转型;

第二条是引导小微型劳务企业、劳务班组或有一定技能和经验的建筑工人向专业作业企业转型发展,选择1-2个专业作业工种方向,进一步做专做精;

第三条是鼓励有条件和经验的劳务企业利用自身优势搭建劳务用工信息服务平台,为小微专业作业企业与施工企业提供信息交流渠道,走平台化发展道路。

同时,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20201130日,我部印发了《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制度改革方案》,明确施工行业分为综合资质、施工总承包资质、专业承包资质和专业作业资质,并明确专业作业资质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广大建筑劳务企业可根据本企业实际情况和未来业务发展方向,自主选择发展路径。我们也欢迎和鼓励广大小型劳务企业和有一定技能的班组长成立专业作业企业,走专精特发展之路。

问:关于做好《指导意见》贯彻落实工作,下一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要有哪些工作考虑?

答: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指导意见》印发实施的开局之年,为指导各地做好学习贯彻工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重点开展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政策解读,邀请业内专家学者采取撰写解读文章或接受记者访谈等形式,对《指导意见》主要政策进行解读。

二是指导各地贯彻落实。我们将按照《指导意见》提出的11项主要任务,指导地方结合本地特点和实际情况,通过采取建设建筑工人培育基地、开展工人技能培训、改善建筑工人作业条件等多种手段,制定出台具体政策措施,积极开展建筑产业工人培育工作。

三是加强经验推广。我们将积极了解地方工作进展,选取有先进经验的地方和典型做法的企业,通过召开现场会、宣传典型案例等方式,梳理总结各地好的经验做法,供其他地方参考借鉴。


上一篇下一篇

财政部、工信部规定:今年起,200万以下货物、服务和400万以下工程,全部留给中小企业!

财政部、工信部规定:今年起,200万以下货物、服务和400万以下工程,全部留给中小企业!

2021/01/04 14:15:00来源:财政部网站、政府采购信息网

近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管理办法》,202111日起施行。《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管理办法》明确,在政府采购限额标准以上,小额采购项目(200万元以下的货物、服务采购项目,400万元以下的工程采购项目)原则上全部预留给中小企业。《办法》同时明确,超过200万元的货物和服务采购项目、超过400万元的工程采购项目中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的,预留该部分采购项目预算总额的30%以上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其中预留给小微企业的比例不低于60%

1.png 

《办法》明确,相关预留份额通过下列措施进行:

一是将采购项目整体或者设置采购包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

二是要求供应商以联合体形式参加采购活动,且联合体中中小企业承担的部分达到一定比例;

三是要求获得采购合同的供应商将采购项目中的一定比例分包给一家或者多家中小企业。

同时,组成联合体或者接受分包合同的中小企业与联合体内其他企业、分包企业之间不得存在直接控股、管理关系。

按照《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建筑业中小企业划分标准为营业收入8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8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

1、营业收入60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5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

2、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

3、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办法》的实施,对于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助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有哪些变化和要点。

中小企业认定

1、所称中小企业,指中国境内依据中小企业划分标准确定的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但与大企业负责人为同一人,或者与大企业存在直接控股、管理关系的除外。

2、符合中小企业划分标准的个体工商户视同中小企业,享受扶持政策。

3、货物采购中,供应商提供的货物由中小企业制造,即货物由中小企业生产且使用该中小企业商号或注册商标,可以享受扶持政策。(简言之,大企业提供中小企业制造的货物也可享受政策)

4、货物采购中,供应商提供的货物既有中小企业制造货物,也有大型企业制造货物的,不享受扶持政策。(简言之,供应商提供的货物必须全部由中小企业制造)

5、工程采购中,工程由中小企业承建的,即工程施工单位为中小企业,可以享受扶持政策。

6、服务采购中,服务由中小企业承接的,即提供服务的人员为中小企业依照《合同法》订立劳动合同的从业人员,可以享受扶持政策。

7、以联合体形式参加政府采购,联合体各方均为中小企业的,联合体视同中小企业。联合体各方均为小微企业的,联合体视同小微企业。

8、残疾人福利性单位、监狱企业视同小型、微型企业,享受扶持政策。

9、采购中只以中小企业提供的中小企业声明函为准,不得要求供应商提供声明函之外的其他证明文件。

10、政府采购监督检查、投诉处理及行政处罚中涉及中小企业认定的,由货物制造商或者工程、服务供应商注册登记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负责。

11、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财政部门或者有关招标投标行政监督部门关于协助开展中小企业认定函后 10个工作日内做出书面答复。

12、对外援助项目、国家相关资格或者资质管理制度另有规定的项目,不适用本办法。

预留份额

1、主管预算单位统筹制定面向中小企业预留采购份额的具体方案,对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的采购项目和采购包,预留采购份额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

2、采购限额标准以上,200万元以下的货物和服务采购项目、400万元以下的工程采购项目,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的,采购人应当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简言之,200万元以下的货物和服务、400万元以下的工程全部留给中小企业)

3、超过200万元的货物和服务采购项目、超过400万元的工程采购项目中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的,预留该部分采购项目预算总额的30%以上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其中预留给小微企业的比例不低于60%

4、预留份额的采购项目或者采购包,在采购文件中明确该项目或相关采购包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以及相关标的及预算金额。

5、对于通过预留采购项目、预留专门采购包、要求以联合体形式参加或者合同分包等措施签订的采购合同,应当明确标注本合同为中小企业预留合同。其中,要求以联合体形式参加采购活动或者合同分包的,应当将联合协议或者分包意向协议作为采购合同的组成部分。

价格评审优惠

1、非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的采购项目或采购包,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应当对小微企业报价给予6%-10%(工程项目为3%-5%)的扣除。(增加了工程项目的价格扣除比例)

2、大中型企业与小微企业组成联合体或者大中型企业向小微企业分包的采购项目,小微企业的合同份额占合同总金额30%以上的,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应当对联合体或者大中型企业的报价给予2%-3%(工程项目为1%-2%)的扣除,用扣除后的价格参加评审。(简言之,鼓励大企业带小企业)

3、组成联合体或者接受分包的小微企业与联合体内其他企业、分包企业之间存在直接控股、管理关系的,不享受价格扣除优惠政策。

可不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情形

1、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明确规定优先或者应当面向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非企业主体采购的。

2、因确需适用不可替代的专利、专有技术,基础设施限制,或者提供特定公共服务等原因,只能从中小企业之外的供应商处采购的。

3、按照本办法预留采购份额无法确保充分供应、充分竞争,或者存在可能影响政府采购目标实现的情形。

4、框架协议采购项目。

5、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资金支持措施

1、鼓励在采购文件中明确对中小企业在资金支付期限、预付款比例等方面的优惠措施。

2、鼓励各地区、各部门在采购活动中允许中小企业引入信用担保手段,为中小企业在投标(响应)保证、履约担保等方面提供专业化服务。

3、鼓励中小企业依法合规通过政府采购合同融资。

法律责任

1、主管预算单位应当将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的预留采购份额,在政府采购预算中单独列示。

2、主管预算单位应当自2022年起向同级财政部门报告上一年度面向中小企业预留份额和采购的具体情况,并在中国政府采购网公开预留项目的执行情况。未达到本办法规定的预留份额比例的,应当作出说明。

3、采购人应当在采购文件中明确本项目面向中小企业或者对小微企业给予评审优惠的具体措施。

4、采购人应当对涉及中小企业采购的预算项目实施全过程绩效管理,定期开展绩效监控和评价。

5、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未按照本办法规定预留采购份额、实施价格扣除或价格分加分的,属于未按照规定执行政府采购政策,并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6、供应商按照本办法规定提供声明函内容不实的,属于提供虚假材料谋取中标、成交或者弄虚作假骗取中标,并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7、财政部门、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在履行职责中违反本办法规定及存在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违法行为的,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上一篇下一篇

迭新技术 海纳百川丨热烈祝贺中国建筑学会建筑防水学术委员会2020年年会暨防水创新技术与工程应用交流会隆重召开

迭新技术 海纳百川丨热烈祝贺中国建筑学会建筑防水学术委员会2020年年会暨防水创新技术与工程应用交流会隆重召开

原创 防水保温新视野 防水保温新视野

1.png 

导语:面朝大海,春暖花开。2020年对于所有行业而言,都是艰难的,等待、蛰伏、迸发。正如这北海的银滩一样,纵使岁月无情,留下的依然是如雪的温柔。百变时间,不变追求。技术的革新,一直是防水行业众人不断追求的制胜之道。多年来,中国建筑学会建筑防水学术委员会年复一年的召开技术交流会,其目的不言而喻,只是今年的会议格外不同,因为它积攒了众人近一年的“收获”,蛰伏过后,必然厚积薄发。

 2.png

12月22日,令人期待已久的中国建筑学会建筑防水学术委员会2020年年会暨防水创新技术与工程应用交流会隆重召开,会议由中国建筑学会建筑防水学术委员会、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圣洁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深圳市卓宝科技有限公司主办;大禹伟业(北京)国际科技有限公司、阿尔法新材料江苏有限公司、西安华骏实业有限公司、华鸿(福建)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云南围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广西大胡子防水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建设教育协会培训中心承办;西牛皮防水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城荣防水材料有限公司、驻马店中原世家防水防腐保温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河北普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协办;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防水防护与修复专业委员会、中国硅酸盐学会防水材料专业委员会、北京志禹防水技术有限公司、广西固邦防水工程有限公司、吉林省建筑防水协会、青岛市建筑防水保温协会、湖北省建筑防水协会、陕西省建筑防水协会、盐城市建筑防水保温行业协会、内蒙古防水协会支持。

3.png 

会议由中国建筑学会建筑防水学术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罗琴主持。

4.png 

到场嘉宾有: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毕既华高级工程师;
中国建筑学会周文莲常务副秘书长;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防水学术委员会左勇志主任和曹征富名誉主任;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防水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圣洁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杜昕董事长;
深圳市卓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李小溪技术总监;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材料研究所副所长黄靖研究员;
杭州金汤建筑防水有限公司胡骏董事长;
上海建筑防水有限公司项永平董事长;
吉林省建筑防水协会宫安会长;
北新蜀羊防水李冬凤技术总监;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防水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刘亚坤、常务副秘书长罗琴、副秘书长岳晓红、助理申一彤;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防水学术委员会专家朱祖熹、张道真、王耀宗、方一苍、唐嘉莺、向宗煜;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防水防护与修复委员会王海龙副秘书长;
中国硅酸盐学会防水材料专业委员会褚建军秘书长;
青岛市建筑防水保温协会荣誉会长曲烈遵、名誉会长朱维光;
湖北省建筑防水协会桂春芳执行会长;
陕西省建筑防水协会赵新胜会长;
盐城市建筑防水保温行业协会副会长,盐城启明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曹云良;
内蒙古防水协会李军志秘书长;
深圳市防水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易举高工;
河北普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戴美兰总经理
北京城荣防水材料有限公司章伟晨副总经理;
北京中核北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华卫东副总;
西安华骏实业有限公司孟禹杉总经理;
宏源防水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王玉芬技术总监;
北京志禹防水技术有限公司王云亮总经理;
河南蓝翎环科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李翔总经理;
华鸿(福建)建筑科技有限公司陈晓倩总经理;
大禹伟业(北京)国际科技有限公司李延伟总监;
阿尔法新材料江苏有限公司李卓强总工办主任;
西牛皮防水科技有限公司赖日明总工办主任;
广西大胡子防水科技有限公司王新民总经理;
中国建设教育协会培训中心黄树情主任;
驻马店中原世家防水防腐保温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李志强总经理;
广西固邦防水工程有限公司韦洪勇总经理;
以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防水学术委员会委员、专家、来自全国各地的建筑防水材料生产与施工企业、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研究院、工程院校、工程质量监督、检测单位,以及新闻媒体单位等120多位代表,大会由媒体《防水保温新视野》独家报道。


 5.png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防水学术委员会曹征富名誉主任首先发表了讲话,他表示,在疫情环境下,中国建筑学会建筑防水学术委员会在总会的领导和会员的支持下,积极组织和参加了防水技术方案编制、防水方案认证、防水技术鉴定与工程质量鉴定、防水技术研讨、团体标准编制、考察会员单位防水工程等防水技术活动100多项,为助推行业发展奉献了微薄之力。并强调,建筑防水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防水工程渗漏水问题仍是建筑工程质量中较为突出的一个通病之一,对此建筑防水学术委员会将继续坚持为会员、为企业服务的宗旨,与其会员和同行共同努力,适应新格局,把握新机遇,坚持科技创新、多元共治、融合发展理念,坚持防水质量底线,积极推动防水技术进步与防水行业发展做出我们的努力。

 6.png

中国建筑学会周文莲常务副秘书长表示,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节点,因此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三新”思想,为切实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指明了方向。他强调,我们要坚持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统筹开展各项工作,全面把握新阶段、新征程、新特点,增强发展定力,强化科技创新,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奋勇直前。最后,周文莲常务副秘书长还对委员会的工作,给予了很大的肯定和寄托了厚望,希望其关注宏观、把握中观、做好微观、创新发展。

7.png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毕既华高级工程师致辞,介绍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和中心机构调整情况。进一步阐述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提出的背景、重要意义、总体目标,以及主要任务,并列出了202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单独或联合其他部门引发的多个文件及解决办法。及时发现问题和短板,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为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助力。在中心内部机构设置调整情况上,毕既华表示将城市更新、村镇建设、农房建设转变为今后的工作重点。像今年组织评估过的如水性聚氨酯防水涂料、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等项目,都具有良好的环保与施工性能,也希望更多的企业及早调整产品生产部署,适时研究相应施工技术,满足新的市场需求。我们也将会一如既往地为防水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促进防水行业高质量发展。

8.png 

盐城市建筑防水保温行业协会副会长,盐城启明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曹云良致辞,表示防水行业的发展与进步,以及工程质量的提升需要众人共同努力,中国建筑学会建筑防水学术委员会长期坚持以防水学术研究、防水技术推广与应用为中心,坚持非盈利办会原则,全心全意为会员服务,值得众人学习。盐城市建筑防水保温行业协会也将继续与之紧密合作,为全国防水保温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9.png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防水学术委员会左勇志主任会上作了《中国建筑学会建筑防水学术委员会2020年工作报告》的主题演讲,他表示,2020年是各行业都很艰难的一年,却也是各企业厚积薄发的一年,作为委员会在坚持贯彻落实国务院、民政部、中国建筑学会关于社团组织管理的相关规定,充分发挥建筑防水社团组织在行业发展中的作用下。在这一年里极尽所能为行业谋福,帮助企业在技术创新上不断发力,希望未来众人能齐心协力,强化科技创新,在危机中把握机遇,将防水事业推向更大的舞台。

 10.png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防水学术委员会秘书处刘亚坤秘书长作了《中国建筑学会建筑防水学术委员会2021年工作计划》的主题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为政府及主管部门关于建筑防水行业发展献计献策,继续坚持为会员服务,继续办好《防水工程与材料》会刊委员会公众号等宣传平台,继续发挥专家资源优势,积极解决会员和防水企业提出的技术咨询,组织团体标准编制和宣贯工作,参与国家、行业、地方、社团、企业防水标准规范的修、编和审査工作。完成《防水防潮防腐工程修缮手册》编写、审查出版发行工作。维续在会员单位中开展表彰优秀委员单位的活动,继续配合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建筑工程质量司法鉴定中心承接有关建筑防水工程质量方面的司法鉴定,做好党支部的各项工作。继续积极协助总会发展会员、积极完成总会布置的其他工作。

颁发荣誉证书

11.png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防水学术委员会黄靖副主任委员宣读荣获《荣誉证书》委员单位。

12.png 

中国建筑学会常务周文连副秘书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毕既华高级工程师为“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卓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圣洁防水材料有限公司、大禹伟业(北京)国际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城荣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河南蓝翎环科防水材料有限公司、西安华骏实业有限公司、西牛皮防水科技有限公司、华鸿(福建)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委员单位颁发荣誉证书。

 13.png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防水学术委员会左勇志主任、曹征富名誉主任为“杭州金汤建筑防水有限公司、上海建筑防水有限公司、吉林省建筑防水协会、宏源防水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新蜀羊防水、北京中核北研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凯伦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围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委员单位颁发荣誉证书。

14.png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防水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建筑防水协会桂春芳执行会长、陕西省建筑防水协会赵新胜会长为“阿尔法新材料江苏有限公司、科顺防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美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市建筑防水保温协会、深圳市新黑豹建材有限公司、北京金盾建材有限公司、山东鑫达鲁鑫防水材料有限公司、世纪洪雨(德州)科技有限公司、云南欣城防水科技有限公司委员单位颁发荣誉证书

技术交流

 15.png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材料研究所黄靖发表了《“新基建”时代对中国建筑材料行业的机遇与挑战》的主题演讲,他表示面对新政策、新时代,机遇与挑战共存,只有把握机遇,瞄准市场,才能真正的实现跨越式发展。

 16.png

北京圣洁防水材料有限公司郑丹作了《高分子卷材与涂料复合防水技术》为主题的演讲,她结合了天安门城楼及城台修缮工程(丙纶与喷涂速凝)、北京肖村公安部住房项目(丙纶与喷涂速凝)、北京房山青龙湖住宅楼项目(丙纶与非固化)、北京通州副中心地下综合管廊项目(丙纶与防水粘接料)等多个工程案例对高分子卷材(聚乙烯丙纶卷材)与喷涂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及非固化沥青防水涂料组成的涂卷复合防水系统的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

圣洁防水“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与喷涂速凝的复合防水技术”颠覆先喷涂后施工卷材的传统做法,改为:先施工卷材,后喷涂。这一做法彻底解决了夏天施工防水层因气泡形成空鼓的问题。“聚乙烯丙纶卷材与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复合防水系统”解决了冬季影响施工进度的问题,该工法冬天施工的话,喷完非固化随后即可铺贴卷材,施工非常方便,对于赶工期的项目尤其适合。“聚乙烯丙纶卷材聚合物防水粘接料复合防水体系”可在潮湿基层施工也可进行冬施,更是彰显了夏天不怕雨季、冬天不怕低温的优势。

 17.png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防水防护与修复委员会王海龙发表了《聚乙烯丙纶卷材复合防水技术在天安门城楼修缮工程中的应用》为主题的演讲,他指出聚乙烯丙纶高分子复合防水卷材具有良好综合技术性能,在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屋面防水、地下室防水、卫生间防水等,施工后,其防水性能稳定,效果良好,经验收无任何渗漏现象,可实现工程质量一次成优。

 18.png

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张道真发表了《地下变形缝构造技术探讨》为主题的演讲,他指出防水工程完成后大都是被隐蔽在结构或其他构造层下面,在分析渗漏水时,水是如何进入表面层,进入表面层后又是通过什么方式和途径进入室内,分析过程中需要对各构造层与结构状况十分清晰,才能从各种现象中找到正确方向。

 19.png

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韩光发表了《高耐水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及其应用技术研究》为主题的演讲,针对认识误区、施工分寸,以及多数人对高耐水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的误解,作了详细的解释说明。

20.png 

深圳市卓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李小溪发表了《屋面防水保温一体化系统应用技术》的主题演讲。将现有屋面做法的弊端进行了详细分析,如屋面防水层与结构层之间存在窜水层,导致渗漏发生,并且难以修复;保温层极易进水、蓄水,保温层中的水分导致保温隔热效果快速下降;各构造层次之间分层施工、互相掣肘。最好的方法是将保温和防水一体化,利用预留的防水层搭接边实现防水层的完整性。

 21.png

阿尔法新材料江苏有限公司李卓强发表了《ARF金钢甲高分子预铺防水卷材》的主题演讲。他指出ARF金钢甲不仅表层防护能力惊人,其整体抗静水压表现也不遑多让,同时与后浇混凝土反向粘接性能、抗窜水能力表现卓越,兼具综合成本优势。

22.png 

西牛皮防水科技有限公司赖日明发表了《西牛皮现制防水卷材在现浇混凝土建筑工程的应用》的主题演讲。揭示了传统预制防水模式存在的两大先天性“基因缺陷”:一是大面粘不住窜水 ,二是接边接不住漏水 ,这两大缺陷正是造成建筑渗漏困局的根本原因。而西牛皮现制防水是针对于混凝土建筑全领域、全部位的现场定制高端防水层,可实现防水材料与基面的满粘密封,有效保障防水层的天衣无缝。

24.png 

驻马店中原世家防水防腐保温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吴文星发表了《FST-叠加高分子(TPO)纳米合金防水卷材(沥青基)》的主题演讲,主要介绍了FST-叠加高分子(TPO)纳米合金防水卷材(沥青基)的性能和作用。

25.png 

北京志禹防水技术有限公司王云亮发表了《弱水三千,取一瓢饮——防水渗漏修缮之路》的主题演讲。他表示,初心不变是每一个企业应有的本质,只有选定一个方向,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真正的通向成功之路,在防水这条大道上亦是如此。

26.png 

北京城荣防水材料有限公司章伟晨发表了《渗透结晶防水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的主题演讲。通过展示大量的案例,说明渗透结晶防水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带来的影响。

27.png 

广州永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刘宇发表了《环保型高渗透环氧防护新材料》为主题的演讲。详细阐述了高渗透环氧防护新材料再环保标准上带来的益处,以及对未来防水行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28.png

山东北方创信防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彭波发表了《CX-SSE喷涂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应用技术》的主题演讲。详细介绍了CX-SSE喷涂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涂料的性能,以及其具备与科学施工工艺的有效结合,可最大限度地使材料性能和工程质量得以完美体现和保障,积极地推进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使用。

 29.png

东方雨虹建筑修缮技术有限公司陈武军发表了《丙烯酸盐灌浆料及在工程渗漏治理中的应用》为主题的演讲。详细介绍了丙烯酸盐灌浆料的原理、优势。如其自身材料与各种基面或材料都有良好的附着力,可避免水份从胶体与混凝土结构板的间隙透过。各种松散材料被改性丙烯酸盐包裹后,都可以与改性丙烯酸盐成为混合一体的胶状物,在工程渗漏治理中具备强有力的作用。

30.png 

大禹伟业 (北京) 国际科技有限公司李延伟发表了《喷涂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在高铁工程中的应用》的主题演讲,他指出喷涂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涂料的市场应用规模在逐年扩大,特别是应用于新建大型市政工程、高铁工程等关系到国计民生重大项目,喷涂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涂料都起着重要作用。

 31.png

会议最后,中国建筑学会建筑防水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李冬凤作了会议总结。她表示,听取了15位专家关于防水创新技术与工程应用专题报告后,收获颇多。从高耐水聚合物涂料、水性无溶剂聚氨酯、预铺高分子卷材等新型材料,到涂卷复合和屋面防水保温一体化及地下预铺反粘等新工艺,这些创新的产品和技术将在新基建新城镇化以及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中发挥很大的市场空间。还有丙烯酸盐灌浆材料、防水渗漏修缮技术、在老旧改及维修工程中也将得到很好的应用……这些精准的分析与其许多固有观念产生了碰撞,让其在后期的工作中得以用新思维、新角度去思考问题,感激之情澎湃。未来,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建筑学会建筑防水学术委员会一定能拥有更辉煌的明天,为中国防水事业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至此,本次中国建筑学会建筑防水学术委员会2020年年会暨防水创新技术与工程应用交流会在李冬凤副主任的总结下圆满结束,也为2020年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开启新一年,新的征程,新的未来。

32.png

上一篇下一篇

六种行为被列入“黑名单”!住建部就建筑市场信用信息分级标准向社会征求意见

六种行为被列入黑名单!住建部就建筑市场信用信息分级标准向社会征求意见

2020/12/11 14:10:00来源: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规范和完善失信约束制度、有序健康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日前,住建部发布关于《建筑市场信用信息分级标准(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明确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信用信息分级标准。

 1.jpg

其中,以下六项失信行为被列入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

(一)利用虚假材料、以欺骗手段取得企业资质或个人执业注册资格,受到行政处罚的;

(二)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或者与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串通投标,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相关责任主体受到行政处罚的,或经法院判决或仲裁机构裁决认定为负有直接责任或主要责任的;

(三)发生转包、出借资质,或者挂靠、借用资质投标,受到行政处罚的;

(四)发生较大及以上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受到行政处罚的;

(五)经法院判决或仲裁机构裁决,认定为拖欠工程款,且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或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列入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的;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列入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的其他失信行为。

 2.png

关于《建筑市场信用信息分级标准(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规范和完善失信约束制度、有序健康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根据工作安排,现将《建筑市场信用信息分级标准(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反馈意见:

1.电子邮件:yangguang@mohurd.gov.cn

2.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9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

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01215日。

http://guanli.cnwb.net/assets/ba1d726d/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建筑市场信用信息分级标准(征求意见稿).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

2020129


上一篇下一篇

住建部官宣:防水防腐保温工程专业承包资质保留!压减为甲、乙两级!

住建部官宣:防水防腐保温工程专业承包资质保留!压减为甲、乙两级!

2020/12/02 17:16:00来源:住建部官网

1130日,住建部发布《关于印发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将10类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调整为施工综合资质,可承担各行业、各等级施工总承包业务;保留12类施工总承包资质,将民航工程的专业承包资质整合为施工总承包资质;将36类专业承包资质整合为18类;将施工劳务企业资质改为专业作业资质,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综合资质和专业作业资质不分等级;施工总承包资质、专业承包资质等级原则上压减为甲、乙两级(部分专业承包资质不分等级),施工总承包甲级资质在本行业内承揽业务规模不受限制。其中,防水防腐保温工程专业承包资质保留,压减为甲、乙两级。

 1.png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委,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国务院有关部门:

《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制度改革方案》已经202011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进一步放宽建筑市场准入限制,优化审批服务,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同时,坚持放管结合,加大事中事后监管力度,切实保障建设工程质量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201130

2.png3.png4.png5.png6.png7.png8.png9.png10.png11.png12.png

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制度改革方案

为贯彻落实2019年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李克强总理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939号)要求,深化建筑业放管服改革,做好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包括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企业资质,以下统称企业资质)认定事项压减工作,现制定以下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以推进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国务院深化放管服改革部署要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精简企业资质类别,归并等级设置,简化资质标准,优化审批方式,进一步放宽建筑市场准入限制,降低制度***易成本,破除制约企业发展的不合理束缚,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就业创业,加快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内容

(一)精简资质类别,归并等级设置。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进一步优化建筑市场营商环境,确保新旧资质平稳过渡,保障工程质量安全,按照稳中求进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制度改革。对部分专业划分过细、业务范围相近、市场需求较小的企业资质类别予以合并,对层级过多的资质等级进行归并。改革后,工程勘察资质分为综合资质和专业资质,工程设计资质分为综合资质、行业资质、专业和事务所资质,施工资质分为综合资质、施工总承包资质、专业承包资质和专业作业资质,工程监理资质分为综合资质和专业资质。资质等级原则上压减为甲、乙两级(部分资质只设甲级或不分等级),资质等级压减后,中小企业承揽业务范围将进一步放宽,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具体压减情况如下:

1.工程勘察资质。保留综合资质;将4类专业资质及劳务资质整合为岩土工程、工程测量、勘探测试等3类专业资质。综合资质不分等级,专业资质等级压减为甲、乙两级。

2.工程设计资质。保留综合资质;将21类行业资质整合为14类行业资质;将151类专业资质、8类专项资质、3类事务所资质整合为70类专业和事务所资质。综合资质、事务所资质不分等级;行业资质、专业资质等级原则上压减为甲、乙两级(部分资质只设甲级)。

3.施工资质。将10类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调整为施工综合资质,可承担各行业、各等级施工总承包业务;保留12类施工总承包资质,将民航工程的专业承包资质整合为施工总承包资质;将36类专业承包资质整合为18类;将施工劳务企业资质改为专业作业资质,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综合资质和专业作业资质不分等级;施工总承包资质、专业承包资质等级原则上压减为甲、乙两级(部分专业承包资质不分等级),其中,施工总承包甲级资质在本行业内承揽业务规模不受限制。

4.工程监理资质。保留综合资质;取消专业资质中的水利水电工程、公路工程、港口与航道工程、农林工程资质,保留其余10类专业资质;取消事务所资质。综合资质不分等级,专业资质等级压减为甲、乙两级。

(二)放宽准入限制,激发企业活力。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制定统一的企业资质标准,大幅精简审批条件,放宽对企业资金、主要人员、工程业绩和技术装备等的考核要求。适当放宽部分资质承揽业务规模上限,多个资质合并的,新资质承揽业务范围相应扩大至整合前各资质许可范围内的业务,尽量减少政府对建筑市场微观活动的直接干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三)下放审批权限,方便企业办事。进一步加大放权力度,选择工作基础较好的地方和部分资质类别,开展企业资质审批权下放试点,将除综合资质外的其他等级资质,下放至省级及以下有关主管部门审批(其中,涉及公路、水运、水利、通信、铁路、民航等资质的审批权限由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方便企业就近办理。试点地方要明确专门机构、专业人员负责企业资质审批工作,并制定企业资质审批相关管理规定,确保资质审批权下放后地方能够接得住、管得好。企业资质全国通用,严禁各行业、各地区设置限制性措施,严厉查处变相设置市场准入壁垒,违规限制企业跨地区、跨行业承揽业务等行为,维护统一规范的建筑市场。

(四)优化审批服务,推行告知承诺制。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推动企业资质审批事项线上办理,实行全程网上申报和审批,逐步推行电子资质证书,实现企业资质审批一网通办,并在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公开发布企业资质信息。简化各类证明事项,凡是通过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可以获取的证明材料,一律不再要求企业提供。加快推行企业资质审批告知承诺制,进一步扩大告知承诺制使用范围,明确审批标准,逐步提升企业资质审批的规范化和便利化水平。

(五)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保障工程质量安全。坚持放管结合,加大资质审批后的动态监管力度,创新监管方式和手段,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和互联网+监管模式,强化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责任落实,加大对转包、违法分包、资质挂靠等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强化事后责任追究,对负有工程质量安全事故责任的企业、人员依法严厉追究法律责任。

三、保障措施

(一)完善工程招投标制度,引导建设单位合理选择企业。持续深化工程招投标制度改革,完善工程招标资格审查制度,优化调整工程项目招标条件设置,引导建设单位更多从企业实力、技术力量、管理经验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自主选择符合工程建设要求的企业。积极培育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机构,为业主选择合格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大力推行工程总承包,引导企业依法自主分包。

(二)完善职业资格管理制度,落实注册人员责任。加快修订完善注册人员职业资格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注册人员在工程建设活动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推动建立个人执业责任保险制度,持续规范执业行为,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为提升工程品质、保障安全生产提供有力支撑。

(三)加强监督指导,确保改革措施落地。制定建设工程企业资质标准指标说明,进一步细化审批标准和要求,加强对地方审批人员的培训,提升资质审批服务能力和水平。不定期对地方资质审批工作进行抽查,对违规审批行为严肃处理,公开曝光,情节严重的,取消企业资质审批权下放试点资格。

(四)健全信用体系,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进一步完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强化信用信息在工程建设各环节的应用,完善黑名单制度,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加快推行工程担保和保险制度,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规范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行为,有效控制工程风险。

(五)做好资质标准修订和换证工作,确保平稳过渡。开展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规定、标准等修订工作,合理调整企业资质考核指标。设置1年过渡期,到期后实行简单换证,即按照新旧资质对应关系直接换发新资质证书,不再重新核定资质。

(六)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合理引导公众预期。加大改革政策宣传解读力度,及时释疑解惑,让市场主体全面了解压减资质类别和等级的各项改革措施,提高政策透明度。加强舆论引导,主动回应市场主体反映的热点问题,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上一篇下一篇

防水工请注意!人社部发文:职业资格制度改革重大进展

防水工请注意!人社部发文:职业资格制度改革重大进展

2020/11/16 14:01:00来源:人社部

20199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技能人才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随后,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分步取消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推行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年底前将有76项职业资格退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涉及185个职业。防水工职业资格为第二批次,拟于1231日前第二批退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人社部于20207月明确提出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退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时间表,并就退出目录后续有关工作作出安排。日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制定出台《关于支持企业大力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的通知》。

 1.jpeg

《通知》系统地明确了企业在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工作中的自主权,包括自主确定评价范围、自主设置职业技能等级、依托企业开发评价标准规范、自主运用评价方法、开展职业技能竞赛评价、贯通企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等。

一是企业自主确定评价职业(工种)范围。二是自主设置职业技能等级。三是自主开发评价标准规范。四是自主运用评价方法。五是开展职业技能竞赛评价。六是贯通企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

《通知》出台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2019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分步取消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推行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放管服改革要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针对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退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后技能人才评价载体缺失等问题,人社部于2018年底启动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试点,2019年继续扩大试点范围,并逐步在全国推开。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得到了用人企业和广大技能劳动者的普遍认同。

《通知》有哪些政策突破或政策亮点?

最大的亮点就是自主。《通知》比较系统地明确了企业在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工作中的自主权,包括自主确定评价范围、自主设置职业技能等级、依托企业开发评价标准规范、自主运用评价方法、开展职业技能竞赛评价、贯通企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等。

如何组织实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要牢固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意识,支持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工作规程,指导企业制定工作方案,优化服务流程,简化工作程序,采取上门服务、现场集中办理、网上申报、告知承诺、网络核验等方式,积极做好评价备案服务工作。加快工作进度,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二是强化质量督导。按照属地原则,加强对本地区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质量督导,建立评价质量信用评估机制,动态公布评估结果。建立信息互通、结果互认机制,企业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与企业子公司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沟通衔接。

三是做好服务保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向社会提供证书信息查询服务。企业按规定颁发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纳入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建设的证书查询系统,向社会公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将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人员纳入人才统计范围,并按规定落实相应人才政策。大力宣传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的重要意义、主要举措和经验成效,营造关心、支持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和技能人才成长成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2.png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支持企业大力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的通知

人社厅发〔202010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人事劳动保障工作机构,有关行业组织、企业人事劳动保障工作机构: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化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现就做好支持企业大力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支持企业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放管服改革要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向用人主体放权,按照谁用人、谁评价、谁发证、谁负责的原则,支持各级各类企业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发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推动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等用人单位为主体、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为主要方式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解决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退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后技能人才评价载体缺失、评价工作急需跟进等问题,不断优化政策,畅通技能人才发展通道,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二、企业自主确定评价范围。符合条件、经备案的企业可面向本企业职工(含劳务派遣、劳务外包等各类用工人员)组织开展职业技能水平评价工作,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并将人才评价与培养、使用、待遇有机结合。企业可结合生产经营主业,依据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和新发布的职业(工种),自主确定评价职业(工种)范围。对职业分类大典未列入但企业生产经营中实际存在的技能岗位,可按照相邻相近原则对应到职业分类大典内职业(工种)实施评价。支持企业参与新职业开发工作,推动较为成熟的技能岗位纳入国家职业分类体系。

三、企业自主设置职业技能等级。企业可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设置的五级(初级工)、四级(中级工)、三级(高级工)、二级(技师)和一级(高级技师)为基础,自主设置职业技能岗位等级,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评价等级结构,建立技能人才成长通道。企业可设置学徒工、特级技师、首席技师等岗位等级,并明确其与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相应技能等级之间的对应关系;企业还可在技能等级内细分层级。

四、依托企业开发评价标准规范。适应产业发展和技术变革需求,发挥企业技术优势开发职业技能标准或评价规范,建立科学合理、符合生产实际的评价标准体系。企业可根据相应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结合企业工种(岗位)特殊要求,对职业功能、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申报条件等进行适当调整,原则上不低于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要求。无相应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企业可参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编制技术规程》,自主开发制定企业评价规范。支持较为成熟和影响较大的企业评价规范,按程序申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五、企业自主运用评价方法。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工匠精神和职业道德养成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坚持把品德作为评价的首要内容,重点考察劳动者执行操作规程、进行安全生产、解决生产问题和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并注重考核岗位工作绩效,强化生产服务结果、创新成果和实际贡献。要把技能人才评价工作融入日常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灵活运用过程化考核、模块化考核和业绩评审、直接认定等多种方式。探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技能评价方式。

六、积极开展职业技能竞赛评价。发挥以赛促训、以赛促评作用,将职业技能竞赛作为技能人才评价的重要方式之一,促进评价工作公开公平公正。鼓励企业按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行业企业评价规范要求,大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活动,并将竞赛结果与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相衔接。支持企业职工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对在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人员,可按规定晋升相应职业技能等级。

七、贯通企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适应人才融合发展趋势,建立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与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贯通机制,破除身份、学历、资历等障碍,搭建企业人才成长立交桥。落实在工程技术领域实现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意见要求,逐步扩大贯通领域,能扩尽扩,能融尽融。

八、提升企业评价服务能力。加强企业评价基础能力建设,发挥已有职业技能鉴定技术优势和组织优势,依托设在企业的职业技能鉴定所站、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等组织开展评价工作。鼓励备案企业申请为社会培训评价组织,为其它中小企业和社会人员提供人才评价服务。深化产教融合、企校合作,支持企业为院校学生提供人才评价服务,引导院校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和课程。

九、加强质量督导和服务保障工作。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按照属地原则,加强对本地区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的指导服务和质量督导。要健全工作机制,优化服务流程,简化程序,采取上门服务、现场集中办理、网上申报、告知承诺、网络核验等方式,做好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的备案、质量管理和技术支持服务工作。加强跨地区协作,企业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与企业子公司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沟通衔接,建立信息互通、结果互认机制。企业按规定颁发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纳入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建设的证书查询系统,向社会公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将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人员纳入人才统计范围,并按规定落实相应人才政策。

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在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请及时向我部反映。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2020117


上一篇下一篇

防水行业全面推进绩效分级差异化管控!京津冀、汾渭平原、长三角地区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来了!

防水行业全面推进绩效分级差异化管控!京津冀、汾渭平原、长三角地区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来了!

2020/11/04 11:24:00来源:生态环境部办公厅

为全面完成《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确定的2020年空气质量改善目标,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巩固已有成果,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更好地保障公民身体健康,应对重污染天气。近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和长三角地区出台了《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

方案要求各地按照20206月生态环境部发布的《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有关要求,全面推进绩效分级差异化管控,鼓励环保绩效水平高的先进企业,鞭策环保绩效水平低的后进企业,以先进带动后进,提升环保基础工作整体水平,确保如期完成打赢蓝天保卫战既定目标任务。

建筑防水行业应按照《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第22防水建筑材料制造和第28涂料制造行业绩效分级指标的相关要求做好应对准备。

1.png

2.png 

关于印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

石家庄、唐山、邯郸、邢台、保定、沧州、廊坊、衡水、太原、阳泉、长治、晋城、晋中、运城、临汾、吕梁、济南、淄博、济宁、德州、聊城、滨州、菏泽、郑州、开封、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洛阳、三门峡、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市人民政府,雄安新区、杨凌示范区、西咸新区管委会,定州、辛集、济源、韩城市人民政府,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现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生态环境部  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公安部

财政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商务部

市场监管总局  能源局

北京市人民政府  天津市人民政府

河北省人民政府  山西省人民政府

山东省人民政府  河南省人民政府

陕西省人民政府

20201028

(此件社会公开)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

随着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蓝天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高,尤其是2017年以来,针对重点区域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多发、频发的情况,连续三年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成效明显,2019年秋冬季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较2016年同期下降33%,重污染天数下降52%。尽管秋冬季攻坚取得积极成效,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仍是全国PM2.5浓度最高的区域,秋冬季PM2.5平均浓度是其他季节的2倍左右,重污染天数占全年95%以上,2020年年初疫情防控期间,北京及周边地区出现两次重污染过程,群众反映强烈。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企业加快复工复产,许多因疫情影响受抑制的产能和产量短时间内集中快速增长,秋冬季污染物排放量可能出现反弹,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压力增大,部分地区存在完不成十三五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的风险。2020-2021年秋冬季是第4个攻坚季,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十三五规划和打赢蓝天保卫战圆满收官。各地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提高政治站位,持续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确保如期完成打赢蓝天保卫战既定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

(一)基本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在继承过去行之有效工作基础上,继续保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统筹推进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各项工作,服务六稳”“六保大局。采取积极稳妥措施,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过去秋冬季攻坚行动取得的成果,做到时间、区域、对象、问题、措施五个精准,立足于抓好已出台的政策措施落实,防止层层加码。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重污染天气,实施企业绩效分级分类管控,强化联防联控;持续推进清洁取暖散煤治理,严防散乱污企业反弹,加强秸秆禁烧管控,有序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工业炉窑和燃煤锅炉治理等。坚持问题导向,压实部门和地方责任,加大帮扶力度,严防重污染天气反弹,实现打赢蓝天保卫战圆满收官。

(二)主要目标。全面完成《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确定的2020年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协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按照巩固成果、稳中求进的原则,充分考虑2020年一季度空气质量的疫情影响,将2020-2021年秋冬季目标设置为两个阶段,根据2019年一季度和四季度污染水平,分类确定各城市的PM2.5浓度和重污染天数控制目标,按照污染程度分为6档,PM2.5浓度每档相差1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每档相差2天,对十三五目标完成进度滞后的城市进一步提高要求。

202010-12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63微克/立方米以内,各城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平均控制在5天以内;汾渭平原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62微克/立方米以内,各城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平均控制在5天以内。20211-3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86微克/立方米以内,各城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平均控制在12天以内;汾渭平原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90微克/立方米以内,各城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平均控制在13天以内(详见附件1)。

(三)实施范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包含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石家庄、唐山、邯郸、邢台、保定、沧州、廊坊、衡水市以及雄安新区,山西省太原、阳泉、长治、晋城市,山东省济南、淄博、济宁、德州、聊城、滨州、菏泽市,河南省郑州、开封、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市(含河北省定州、辛集市,河南省济源市)。汾渭平原包含山西省晋中、运城、临汾、吕梁市,河南省洛阳、三门峡市,陕西省西安(含西咸新区)、铜川、宝鸡、咸阳、渭南市(含韩城市)以及杨凌示范区。

二、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

(四)全面实施绩效分级差异化减排。各地严格按照《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技术指南》)有关要求,全面推进绩效分级差异化管控,鼓励环保绩效水平高的先进企业,鞭策环保绩效水平低的后进企业,以先进带动后进,提升环保基础工作整体水平。各地要高度重视,确保将绩效分级有关要求告知到相关的每家企业,组织好评级工作。对39个重点行业,绩效分级按《技术指南》有关指标严格执行,原则上,评为A级和引领性的企业,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可自主采取减排措施;评为B级及以下和非引领性的企业,应严格落实《技术指南》中不同预警级别各绩效等级对应的减排措施要求。对国家未明确实施绩效分级的行业,各省(市)生态环境部门可根据本地环境空气质量改善需求、工业污染特征、行业污染治理水平等具体情况,自行制定统一的绩效分级标准,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实施差异化减排措施。

(五)高标准完成应急减排清单。各地应按时完成行政区域内相关行业企业的绩效定级工作,进一步完善应急减排清单,做到涉气企业全覆盖。按要求梳理确定涉及保障民生、保障城市正常运转或涉及国家战略性产业的保障类工业企业清单,并纳入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对污染物排放低的小微涉气企业视情减少应急管控措施,避免对居民供暖锅炉和对当地空气质量影响小的生活服务业采取停限产措施。应急减排措施应细化落实到具体生产线、生产环节、生产设施,确保可操作、可监测、可核查。各省(市)生态环境部门要对应急减排清单严格把关,组织力量对清单进行审核,将本行政区域内所有城市的清单审核汇总后上报生态环境部。

(六)积极开展重污染天气应急。各地加强空气质量预测预报工作,按照预案启动重污染天气预警,采取应急减排措施。当预计未来较长时间段内,有可能连续多次出现重污染天气过程,将频繁启动橙色及以上预警时,各地可提前指导行政区域内生产工序不可中断或短时间内难以完全停产的行业,预先调整生产计划,确保在预警期间能够有效落实应急减排措施。

(七)加强重污染天气区域应急联动。当预测到区域将出现大范围重污染天气时,生态环境部或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将通报预警提示信息,各省(市)及时发布相应级别预警,组织相关城市开展区域应急联动,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采取各项应急减排措施。不断完善重点区域应急联动机制,建立快速有效的运行模式,保障启动区域应急联动时各相关城市及时响应、有效应对。苏皖鲁豫交界地区城市要按照重点区域要求,同步开展区域应急联动。

三、全面完成打赢蓝天保卫战重点任务

(八)推进清洁取暖散煤替代工程。坚持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按照以气定改、以供定需、先立后破的原则,集中资源大力推进散煤治理。2020年采暖季前,在保障能源供应的前提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基本完成平原地区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基本建成无散煤区。在山区等暂不具备清洁能源替代条件的地区,允许使用洁净煤+节能环保炉具”“生物质成型燃料+专用炉具等方式取暖。因疫情防控导致改造工程滞后的地区,应抓紧谋划,科学统筹施工计划,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力争完成既定任务目标。2020年新改造尚未得到一个采暖季运行检验的,不得拆除原有燃煤取暖设施。河北、河南、山东等地要加强农业大棚、烤烟叶、中药材烘干、畜禽养殖等领域清洁能源替代散煤工作。根据各地上报情况,2020年采暖季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共完成散煤替代709万户。其中,河北省337万户、山西省96万户、山东省163万户、河南省40万户、陕西省73万户。

全力做好气源电源供应保障。加快推进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及储气设施等重点工程确保按计划建成投产。优化天然气使用方向,采暖期新增天然气重点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倾斜,优先保障清洁取暖与温暖过冬。各地要进一步完善调峰用户清单,夯实压非保民应急预案。地方政府对煤改电配套电网工程和天然气互联互通管网建设应给予支持,统筹协调项目建设用地等。油气、电网、发电、铁路等国有企业要切实担负起社会责任,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确保气源电源稳定供应。

严防散煤复烧。对已整体完成清洁取暖改造并稳定运行的地区,地方人民政府应依法划定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并制定实施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加强监督检查,防止已完成清洁取暖改造的用户散煤复烧。对暂未实施清洁取暖的地区,严厉打击劣质煤销售,对散煤经销点进行监督检查,确保行政区域内使用的散煤质量符合国家或地方标准要求。

(九)强化秸秆禁烧管控。坚持疏堵结合,因地制宜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强化地方各级政府秸秆禁烧主体责任,建立全覆盖网格化监管体系,加强定点、定时、定人、定责管控,综合运用无人机和卫星遥感、高清视频监控等手段,加强对各地露天焚烧监管。自20209月起,开展秋收阶段秸秆禁烧专项巡查,重点紧盯极易焚烧秸秆的收工时、上半夜、下雨前和播种前4个时段,加强田间地头巡逻检查。严格落实地方焚烧监管目标责任考核和奖惩制度。相关部门指导东北地区做好秸秆禁烧工作,降低传输过程对本区域的环境影响。

(十)严防散乱污企业反弹。各城市完善动态管理机制,实现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将完成整改的企业及时移出散乱污清单,对新发现的散乱污企业建档立册,纳入管理台账。进一步夯实网格化管理,落实乡镇街道属地管理责任,定期开展排查整治工作,发现一起、整治一起。不允许散乱污企业享受六稳”“六保相关优惠政策,坚决防止已关停取缔的散乱污企业借机死灰复燃、异地转移,坚决遏制反弹现象。创新监管方式,充分运用电网公司专用变压器电量数据以及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扎实开展散乱污企业排查及监管工作。

(十一)有序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各地要按照生态环境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增强服务意识,协调组织相关资源,帮助钢铁企业因厂制宜选择成熟适用的环保改造技术路线,为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尤其是清洁运输等提供有利条件。202012月底前,力争完成2亿吨钢铁产能超低排放改造,其中,河北省完成1.1亿吨、天津市完成1200万吨、山东省完成4000万吨、河南省完成1300万吨、山西省完成2000万吨、陕西省完成600万吨,各省(市)至少树立1-2家钢铁超低排放改造示范企业,发挥区域内引领带动作用。首钢、河钢、太钢、德龙、建龙、山钢等大型钢铁企业集团要发挥表率作用,位于区域内的集团钢铁企业力争20213月底前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工作。

各地要指导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钢铁企业,按照《钢铁企业超低排放评估监测技术指南》开展评估监测工作。企业经评估确认全面达到超低排放要求的,经钢铁协会按程序公示后,纳入动态清单管理,在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执行差别化应急减排措施;对在评估监测工作中弄虚作假的钢铁企业和评估监测机构,一经发现,取消相关优惠政策,企业应急绩效等级降为D级。

(十二)推进公转铁重点工程。落实《交通运输部等九部门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的通知》和发展改革委等5部门《关于加快推进铁路专用线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砂石、火电、钢铁、焦化、铝冶炼、黑色金属矿采选和非金属矿采选等运输量较大行业企业的铁路专用线建设。各地要研究砂石骨料行业运输结构调整政策措施,推进砂石行业清洁运输。提升铁路货运量,具有铁路专用线的大型工矿企业和新建物流园区,煤炭、焦炭、铁矿石等大宗货物铁路运输比例原则上达到80%以上。

(十三)加快推进柴油货车治理。加快淘汰老旧柴油货车,各省(市)要认真落实交通运输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淘汰工作的通知》,按照本地柴油货车淘汰工作方案,采取经济补偿、限制使用、严格超标排放监管等综合措施,积极稳妥推进,确保完成淘汰100万辆国三及以下营运类柴油货车的目标任务。各城市要落实在公交、环卫、邮政、出租、通勤、轻型物流配送等领域推广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的任务要求。开展柴油货车执法检查,按照生态环境部等3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建立实施汽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的通知》要求,抓好汽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落地见效,实现排放超标车辆尾气检验与维修治理闭环管理。各地不得以环保名义违规设立限高限宽设施,不得在空气质量监测点附近有针对性的设置绕行路线,人为干预监测结果。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执法检查,将超标排放突出的施工单位依法纳入失信企业名单。积极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工作,严格落实便民利民要求,严禁在编码登记过程中乱收费。持续集中打击和清理取缔黑加油站点、流动加油车,对不达标的油品追踪溯源,查处劣质油品存储销售集散地和生产加工企业。

(十四)落实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各地要按照已出台的钢铁、建材、焦化、化工等行业产业结构调整、高质量发展等方案要求,全面完成压减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既定任务目标,建立项目台账。202012月底前,天津市钢铁产能控制在1500万吨左右,河北省钢铁产能控制在2亿吨以内。加快淘汰炉龄较长、炉况较差的炭化室高度4.3米焦炉,推动独立焦化企业逐步退出。

(十五)深入开展锅炉、炉窑综合整治。依法依规加大燃煤锅炉(含茶水炉、经营性炉灶、储粮烘干设备等燃煤设施)淘汰整治力度。202012月底前,每小时35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基本淘汰,每小时65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完成节能和超低排放改造;燃气锅炉基本完成低氮改造;在保证电力、热力供应前提下,30万千瓦及以上热电联产机组供热半径15公里范围内的燃煤锅炉和落后燃煤小热电完成关停整合。

落实《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方案》要求,实施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依法关停不达标工业炉窑,实施燃料清洁低碳化替代。依法取缔燃煤热风炉;基本淘汰热电联产供热管网覆盖范围内的燃煤加热、烘干炉(窑);加快推动铸造行业5/小时以下短炉龄冲天炉改为电炉,鼓励铸造行业10/小时及以下冲天炉改为电炉;加快推动岩棉等行业冲天炉改为电炉;依法全面淘汰砖瓦轮窑等落后产能;依法淘汰一批化肥行业固定床间歇式煤气发生炉;淘汰炉膛直径3米以下燃料类煤气发生炉。全面加强钢铁、建材、有色、焦化、铸造等重点行业无组织排放治理,生产工艺产尘点(装置)采取密闭、封闭或设置集气罩等措施,粉状物料等采用密闭、封闭等方式储存和输送,202012月底前,各省(市)完成一轮无组织排放排查整治。

(十六)持续推进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攻坚。落实《2020年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方案》,持续推进VOCs治理攻坚各项任务措施,完成重点治理工程建设,做到夏病冬治202012月底前,各地对夏季臭氧污染防治监督帮扶工作中发现存在突出问题的企业,指导企业制定整改方案;培育树立一批VOCs源头治理的标杆企业,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带动效应;组织完成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企业废气排放系统旁路摸底排查,石化、化工行业火炬排放情况排查,原油、成品油、有机化学品等挥发性有机液体储罐排查,港口码头油气回收设施建设、使用情况排查,建立管理清单。20213月底前,督促企业取消非必要的旁路,因安全生产等原因必须保留的,通过铅封、安装自动监控设施、流量计等方式加强监管;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督促石化、化工企业通过安装火炬系统温度监控、视频监控及热值检测仪、废气流量计、助燃气体流量计等加强火炬系统排放监管。

(十七)强化扬尘管控。各城市平均降尘量不得高于9/·平方公里,鼓励不断加严降尘量控制指标,实施分区细化的降尘量监测考核。加强施工扬尘控制,严格执行城市工地施工过程六个百分之百,鼓励各地继续推动实施阳光施工”“阳光运输。将扬尘管理工作不到位的不良信息纳入建筑市场信用管理体系,情节严重的,列入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强化道路扬尘整治,提高城市道路水洗机扫作业比例,加大各类工地、物料堆场、渣土消纳场等出入口道路清扫保洁力度。加强堆场、码头扬尘污染控制,全面推进主要港口大型煤炭和矿石码头堆场、干散货码头物料堆放场所围挡、苫盖、自动喷淋等抑尘设施,以及物料输送装置吸尘、喷淋等防尘设施建设。

四、保障措施

(十八)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放在重要位置,全面分析十三五期间空气质量改善情况,树立底线思维,完成目标任务存在风险的要制定针对性措施。全面梳理《三年行动计划》《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各项任务措施,逐条逐项分析落实及完成情况,建立台账,查漏补缺。对尚未完成的任务,要梳理项目清单,倒排工期,确保202012月底前销号。各地要充分汲取以往秋冬季攻坚行动的经验教训,避免因目标任务进展超出预期而松懈倦怠,对企业放松监管、降低要求;也要避免因完成目标任务难度大而畏难退缩,不担当作为、放任自流;更要避免为完成目标任务而采取一律关停”“先停再说以及不顾实际情况长时间启动重污染天气预警等简单粗暴措施,敷衍应对,临时性过关。

各城市要将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详见附件2)任务逐级细化,分解到各区县、各部门,明确时间表和责任人,并将主要任务纳入当地督查督办重要内容,建立重点任务完成情况定期调度机制。

(十九)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价格政策支持力度。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居民煤改气”2020-2021年采暖期天然气门站价格不上浮。各省(市)要落实好《关于北方地区清洁供暖价格政策的意见》,完善峰谷分时价格制度,完善采暖用电销售侧峰谷电价,在平均水平不变的情况下,进一步扩大采暖期谷段用电电价下浮比例。落实好差别电价政策,对限制类企业实行更高价格,支持各地根据实际需要扩大差别电价、阶梯电价执行行业范围,提高加价标准。进一步创新政策举措,鼓励地方制定并落实基于污染物排放的差别化电价政策,提高企业大气污染治理积极性。

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各地要切实采取措施,优化投入结构,控制支出成本,多渠道募集资金支持清洁取暖,中央财政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在一定时期内适当给予运营支持。清洁取暖补贴要因地制宜,区别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差异化精准施策,重点向农村低收入人群倾斜,不搞一刀切,确保清洁取暖设施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中央财政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中重型柴油货车淘汰工作,奖励资金与相关省(市)淘汰车辆具备的《报废汽车回收证明》数量挂钩。

加大信贷融资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募集资金用于大气污染治理等。全面开放铁路专用线投资建设、运营维护市场,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铁路和多式联运企业金融服务的支持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投资建设铁路专用线。

(二十)完善监测监控体系。各地要加强秋冬季颗粒物组分监测和VOCs监测。颗粒物组分监测结果要及时报送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并在区域内共享,为科学研判大气污染成因、客观评估重污染天气应对效果、提高重点区域大气污染管控的精细化水平和区域联防联控提供支撑。要科学布设VOCs监测点位,提升VOCs监测能力,各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在现有VOCs监测站点基础上,科学合理增加VOCs自动监测站点建设,有条件的城市可在城市主导风向、城市建成区、臭氧高值区、主要工业园区等地增加监测点位,并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联网。各地要加强污染源监测能力建设,将排气口高度超过45米的高架源,以及石化、化工、包装印刷、工业涂装等VOCs排放重点源,依法纳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全面完成烟气排放自动监控设施安装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加快提升移动源监测监管能力,构建交通污染监测网络,202012月底前,各地在沿海主要港口和重要物流通道建成空气质量监测站,重点监控评估交通运输污染情况,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推进重型柴油车远程在线监控系统建设。汾渭平原各地级城市、县城要继续加强降尘监测,加强数据质控,确保数据质量,并及时将降尘监测结果报送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加强对企业自行监测及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监督管理,提高企业自行监测数据质量,20213月底前,公开一批监测数据质量差甚至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机构和人员名单。

(二十一)加大监督和帮扶力度。各地要围绕秋冬季大气污染攻坚主要任务,整合执法、监测、行业专家等力量组建专门队伍,做好监督帮扶工作,寓监督于帮扶之中。向企业宣传大气污染治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引导企业自觉守法。精准、有效开展环境监督执法,对排放稳定达标、运行管理规范、环境绩效水平高的企业,可按有关规定纳入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对监督执法中发现的问题,既要督促有关企业切实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严格整改要求,确保整改到位,也要注重精细化管理,加强指导帮扶,推动复工复产;对违法情节及后果严重、屡查屡犯的,要依法严厉查处,典型案例公开曝光。加强联合执法,在散乱污企业整治、油品质量监管、涉VOCs产品质量监管、柴油车尾气排放抽查、扬尘管控等领域实施多部门联合执法,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形成执法合力。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执法监督力度,加密应急响应期间执法检查频次,督促企业落实重污染应急减排责任。

生态环境部统筹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力量,持续开展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秋冬季监督帮扶工作。针对不同时段的空气质量形势,动态确定监督帮扶城市范围,按照不同城市的差异化特点,安排不同的监督帮扶任务。重点做好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监督检查和清洁取暖保障专项帮扶,根据不同城市攻坚任务安排部署情况,开展工业炉窑综合治理、锅炉综合治理、燃煤小机组关停淘汰、扬尘管控、散乱污企业清零等专项排查,建立清单台账、摸清任务进展、跟踪问题整改、督促工作落实。

(二十二)强化考核督察和执纪问责。将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重点攻坚任务落实不力、环境问题突出,且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恶化的地区纳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范畴。结合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重点督察地方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不作为、慢作为以及一刀切等乱作为,甚至失职失责等问题,对问题严重的地区视情开展点穴式、机动式专项督察。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汾渭平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办公室定期调度各地重点任务进展情况。秋冬季期间,生态环境部每月通报各地空气质量改善情况和降尘量监测结果;对每季度空气质量改善幅度达不到目标任务或重点任务进展缓慢或空气质量指数(AQI)持续爆表的城市,下发预警通知函;对未能完成终期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任务或重点任务进展缓慢的城市,公开约谈政府主要负责人。发现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考核结果直接认定为不合格,并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附件:

http://guanli.cnwb.net/assets/ba1d726d/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1.各城市2020-2021年秋冬季空气质量改善目标.pdf

http://guanli.cnwb.net/assets/ba1d726d/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2.各城市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pdf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20201030日印发

3.png

4.png

关于印发《长三角地区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

南京、无锡、徐州、常州、苏州、南通、连云港、淮安、盐城、扬州、镇江、泰州、宿迁、杭州、宁波、温州、湖州、嘉兴、绍兴、金华、衢州、舟山、台州、丽水、合肥、淮北、亳州、宿州、阜阳、蚌埠、淮南、滁州、六安、马鞍山、芜湖、宣城、铜陵、池州、安庆、黄山市人民政府,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现将《长三角地区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生态环境部 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公安部

财政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商务部

市场监管总局 能源局

上海市人民政府 江苏省人民政府

浙江省人民政府 安徽省人民政府

20201030

(此件社会公开)

长三角地区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

2018年以来,长三角地区持续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空气质量改善明显,2019-2020年秋冬季,长三角地区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较2017-2018年秋冬季下降22%,重污染天数下降79%。尽管秋冬季攻坚取得积极成效,但长三角地区秋冬季PM2.5平均浓度仍比其他季节高50%-70%,重污染天气占全年95%以上,苏北、皖北主要城市PM2.5浓度仍处于高位。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企业加快复工复产,许多受疫情影响抑制的产能和产量短时间内集中快速增长,秋冬季污染物排放量可能出现反弹,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压力增大,部分地区完成十三五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存在风险。2020-2021年秋冬季是长三角地区第3个攻坚季,攻坚的成效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十三五规划和打赢蓝天保卫战圆满收官。各地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提高政治站位,持续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确保如期完成打赢蓝天保卫战既定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

(一)基本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在继承过去行之有效工作基础上,继续保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统筹推进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各项工作,服务六稳”“六保大局。采取积极稳妥措施,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过去秋冬季攻坚行动取得的成果,做到时间、区域、对象、问题、措施五个精准,立足于抓好已出台的政策措施落实,防止层层加码。围绕持续推进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实施企业绩效分级分类管控,深入推进一体化协作机制,强化区域联防联控;持续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柴油货车和船舶污染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攻坚治理、工业炉窑和燃煤锅炉治理等。坚持问题导向,压实部门和地方责任,加大帮扶力度,严防重污染天气反弹,实现打赢蓝天保卫战圆满收官。

(二)主要目标。全面完成《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确定的2020年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协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按照巩固成果、稳中求进的原则,充分考虑2020年一季度空气质量的疫情影响,将2020-2021年秋冬季目标设置为两个阶段,根据2019年一季度和四季度污染水平,分类确定各城市的PM2.5浓度控制目标,按照污染程度分为6档,PM2.5浓度每档相差1个百分点,十三五目标完成进度滞后的城市进一步提高要求。

202010-12月,长三角地区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45微克/立方米以内;20211-3月,控制在58微克/立方米以内(详见附件1)。

(三)实施范围。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京、无锡、徐州、常州、苏州、南通、连云港、淮安、盐城、扬州、镇江、泰州、宿迁市,浙江省杭州、宁波、温州、湖州、嘉兴、绍兴、金华、衢州、舟山、台州、丽水市,安徽省合肥、淮北、亳州、宿州、阜阳、蚌埠、淮南、滁州、六安、马鞍山、芜湖、宣城、铜陵、池州、安庆、黄山市。

二、全面完成打赢蓝天保卫战重点任务

(四)严防散乱污企业反弹。各城市完善动态管理机制,实现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将完成整改的企业及时移出散乱污清单,对新发现的散乱污企业建档立册,及时纳入管理台账。进一步夯实网格化管理,落实乡镇街道属地管理责任,定期开展排查整治工作,发现一起、整治一起。坚决防止已关停取缔的散乱污企业死灰复燃、异地转移,坚决遏制反弹现象。创新监管方式,充分运用电网公司专用变压器电量数据以及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扎实开展散乱污企业排查及监管工作。

(五)有序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各地要按照生态环境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增强服务意识,协调组织相关资源,帮助钢铁企业因厂制宜选择成熟适用的环保改造技术路线,为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尤其是清洁运输等提供有利条件。202012月底前,力争60%左右产能基本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上海市完成宝武集团3600平方米烧结机和553万吨焦炭产能超低排放改造;江苏省完成9000万吨、浙江省完成560万吨、安徽省完成670万吨粗钢产能超低排放改造。

各地要指导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钢铁企业,按照《钢铁企业超低排放评估监测技术指南》开展评估监测工作。企业经评估确认全面达到超低排放要求的,经钢铁协会按程序公示后,纳入动态清单管理,在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执行差别化应急减排措施;对在评估监测工作中弄虚作假的钢铁企业和评估监测机构,一经发现,取消相关优惠政策,企业应急绩效等级降为D级。

(六)落实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各地按照已出台的钢铁、建材、焦化、化工等行业产业结构调整、高质量发展等方案要求,全面完成压减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既定任务目标,建立项目台账。加大化工园区整治力度,持续推进沿江、沿湖、沿湾等环境敏感区内存在重大安全、环保隐患的化工企业依法关闭或搬迁,加快城市建成区重污染企业依法搬迁改造或关闭退出。上海市完成全市不少于700项产业结构调整任务,有序推进《优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涉及的企业调整提升工作。江苏省全面完成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年度目标任务,2020年底前,沿长江干支流两侧1公里内且在化工园区外的化工生产企业原则上全部依法退出或搬迁;对确实不能搬迁的企业,逐一进行安全和环境风险评估,采用一企一策抓紧改造提升;对化工园区内的企业逐企评估并提出处置意见,2020年底前,与所在园区无产业链关联、安全和环保隐患大的企业依法关闭退出。浙江省完成100个重点工业园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安徽省加大现有化工园区整治力度,推动实施一批水泥、平板玻璃、焦化、化工等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工程。

(七)持续推进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攻坚。落实《2020年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方案》,持续推进VOCs治理攻坚各项任务措施。完成重点治理工程建设,做到夏病冬治202012月底前,各地对夏季臭氧污染防治监督帮扶工作中发现的存在突出问题的企业,指导企业制定整改方案;培育树立一批VOCs源头治理的标杆企业,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带动效应;组织完成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企业废气排放系统旁路摸底排查,石化、化工行业火炬排放情况排查,原油、成品油、有机化学品等挥发性有机液体储罐排查,港口码头油气回收设施建设、使用情况排查,建立管理清单。20213月底前,督促企业取消非必要的旁路,因安全生产等原因必须保留的,通过铅封、安装自动监控设施、流量计等方式加强监管;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督促石化、化工企业通过安装火炬系统温度监控、视频监控及热值检测仪、废气流量计、助燃气体流量计等加强火炬系统排放监管。进一步加大石化、化工、制药、农药、汽车制造、船舶制造与维修、家具制造、包装印刷等行业废气综合治理力度,推动重点行业一行一策,加大清洁生产改造力度。

(八)推进公转铁”“公转水重点工程。全面落实《交通运输部等九部门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的通知》《长三角区域港口货运和集装箱转运专项治理(含岸电使用)实施方案》及发展改革委等5部门《关于加快推进铁路专用线建设的指导意见》相关要求,加快发展集装箱铁水联运,推进集疏港铁路建设,大力发展水水中转、江海直达和江海联运。到2020年底,长三角地区铁路货运量比2017年增长10%以上,重点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10%以上,沿海主要港口煤炭集港全部改由铁路或水路运输,矿石、焦炭等大宗货物原则上主要改由铁路或水路运输。

(九)加快推进柴油货车治理。各城市要强化多部门联合执法和监管,严厉查处机动车超标排放,按照生态环境部等3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建立实施汽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的通知》要求,督促汽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落地见效,实现排放超标车辆尾气检验与维修治理闭环管理。各地不得以环保名义违规设立限高限宽设施,不得在空气质量监测点附近有针对性地设置绕行路线,人为干预监测结果。持续做好长三角地区机动车环保信息服务平台的运行与维护,共享国三柴油货车和超标排放车辆信息并定期更新,将其列入重点监管范围。各城市要落实在公交、环卫、邮政、出租、通勤、轻型物流配送等领域推广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的任务要求。积极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严格落实便民利民工作要求,严禁乱收费。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执法检查,将超标排放问题突出的单位依法纳入失信名单。持续集中打击和清理取缔黑加油站点、流动加油车,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使用不合格油品和车用尿素等违法行为。

(十)深化船舶排放控制区和绿色港口建设。落实《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区实施方案的通知》《2020年全球船用燃油限硫令实施方案》和《关于加强船用低硫燃油供应保障和联合监管的指导意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督促内河和江海直达船、船舶排放控制区内远洋船舶使用符合标准的燃油。各省(市)要加强协调,研究出台措施,限制高排放船舶使用。依法淘汰高污染、高耗能的客船、老旧运输船舶、单壳油轮和单壳化学品船,深入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推广液化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在内河运输船舶中的应用。港口新增或更换作业车辆和机械原则上应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继续推进上海自贸区(外高桥)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监测监管试验区建设,推广船舶尾气排放监测监控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

深入落实《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加快长江干线推进靠港船舶使用岸电和推广液化天然气船舶应用的指导意见》《港口岸电布局方案》建设任务,到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港口岸电布局方案》任务。加强监管,督促具备条件的船舶按规定使用岸电,并积极推动内河低压岸电按照现行标准统一船岸接插件。

(十一)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各省(市)完成《三年行动计划》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严格控制燃煤机组新增装机规模,新建耗煤项目实行煤炭减量替代。重点削减非电力用煤,提高电力用煤比例,继续推进电能替代燃煤和燃油。2020年,长三角地区接受外送电量比例比2017年显著提高。加快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工程建设,确保按计划建成投产。地方政府、城镇燃气企业、上游供气企业和国家管网公司要加快储气设施建设步伐。新增天然气量优先用于城镇居民和燃煤锅炉、炉窑替代,实现增气减煤。煤改气要坚持以气定改、以供定需。

(十二)深入开展锅炉、炉窑综合整治。依法依规加大燃煤锅炉及茶水炉、经营性炉灶、储粮烘干设备等燃煤设施淘汰整治力度。2020年底前,每小时35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基本淘汰,每小时65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完成节能和超低排放改造;燃气锅炉基本完成低氮改造。在保证电力、热力供应前提下,30万千瓦及以上热电联产机组供热半径15公里范围内的燃煤锅炉和落后燃煤小热电完成关停整合。

落实《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方案》要求,实施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依法关停不达标工业炉窑,实施燃料清洁低碳化替代。依法取缔燃煤热风炉;基本淘汰热电联产供热管网覆盖范围内的燃煤加热、烘干炉(窑);加快推动铸造行业5/小时以下短炉龄冲天炉改为电炉,鼓励铸造行业10/小时及以下冲天炉改为电炉;加快推动岩棉等行业冲天炉改为电炉;依法全面淘汰砖瓦轮窑等落后产能;依法淘汰一批化肥行业固定床间歇式煤气发生炉;淘汰炉膛直径3米以下燃料类煤气发生炉。2020年底前,江苏省全部关停烧结砖瓦轮窑和年产能3000万块及以下的隧道窑生产线。全面加强钢铁、建材、有色、焦化、铸造等重点行业无组织排放治理,生产工艺产尘点(装置)采取密闭、封闭或设置集气罩等措施,粉状物料等采用密闭、封闭等方式储存和输送,202012月底前,各省(市)完成一轮无组织排放排查整治。

(十三)强化扬尘管控。各城市平均降尘量不得高于5/·平方公里,其中,苏北、皖北城市不得高于7/·平方公里,鼓励不断加严降尘量控制指标,实施分区细化的降尘量监测考核。加强施工扬尘控制,严格执行城市施工过程六个百分之百。将因施工扬尘污染受到行政处罚或行政处理的信息纳入建筑市场信用管理体系,情节严重的,列入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强化道路扬尘管控,提高城市道路水洗机扫作业比例,加大各类工地、物料堆场、渣土消纳场等出入口道路清扫保洁力度,鼓励建设智慧道路扬尘在线监控系统。加强堆场、码头扬尘污染控制,全面推进主要港口大型煤炭和矿石码头堆场、干散货码头物料堆场围挡、苫盖、自动喷淋等抑尘设施,物料输送装置吸尘、喷淋等防尘设施建设。

(十四)强化秸秆禁烧管理。坚持疏堵结合,因地制宜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强化地方各级政府秸秆禁烧主体责任,建立全覆盖网格化监管体系,加强定点、定时、定人、定责管控,综合运用无人机和卫星遥感、高清视频监控等手段,加强对各地露天焚烧监管。自20209月起,开展秋收阶段秸秆禁烧专项巡查。要重点紧盯极易焚烧秸秆的收工时、上半夜、下雨前和栽种前4个时段,加强田间地头巡逻检查。严格落实地方焚烧监管目标责任考核和奖惩制度。

三、强化区域联防联控,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

(十五)推进区域协作机制。研究构建区域生态环境大数据综合管理平台,逐步实现常态化数据共享和智能化应用管理。统一环境监测监控体系,先行衔接跨界地区空气质量监控站点体系建设。打造一体互联的交通信息平台,支撑区域一体化智慧物流服务,推进多式联运信息交换共享。完善长三角地区空气质量预测预报机制和应对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机制,联合做好重大活动环境质量的协同保障工作。推进区域实行统一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清洁生产标准、绿色产品标准和环境执法规范。完善长三角地区联合执法互督互学长效机制,推动区域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规定一体化工作。

(十六)实施绩效分级差异化减排。各地严格按照《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2020年修订版)》(以下简称《技术指南》)有关要求,全面推进绩效分级差异化管控,鼓励环保绩效水平高的先进企业,鞭策环保绩效水平低的后进企业,以先进带动后进,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各地要高度重视,确保将绩效分级有关要求告知到相关的每家企业,组织好评级工作。对39个重点行业,绩效分级按《技术指南》有关指标严格执行,原则上,评为A级和引领性的企业,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可自主采取减排措施;评为B级及以下和非引领性的企业,应严格落实《技术指南》中不同预警级别各绩效等级对应的减排措施要求。未明确实施绩效分级的行业,各省(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地环境空气质量改善需求、工业污染特征、行业污染治理水平等具体情况,自行制定统一的绩效分级标准,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实施差异化减排措施。

(十七)夯实应急减排清单。各地应按时完成行政区域内相关行业企业的绩效定级工作,进一步完善应急减排清单,做到涉气企业全覆盖。按要求梳理确定涉及保障民生、保障城市正常运转或涉及国家战略性产业的保障类工业企业清单,并纳入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对污染物排放低的小微涉气企业视情减少应急管控措施,避免对居民供暖锅炉和对当地空气质量影响小的生活服务业采取停限产措施。应急减排措施应细化落实到具体生产线、生产环节、生产设施,确保可操作、可监测、可核查。各省(市)生态环境部门要对应急减排清单严格把关,组织力量对清单进行审核,将本行政区域内所有城市的清单审核汇总后上报生态环境部。

(十八)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深化落实《长三角区域重污染天气预警应急联动方案》,定期开展空气质量预测预报联合会商。充分依托长三角地区空气质量联合预测预报机制,当预测区域可能出现大范围重污染天气时,及时向各省(市)通报预警提示信息;各省(市)及时组织相关城市开展区域应急联动,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采取各项应急减排措施。不断完善区域应急联动机制,建立快速有效的运行模式,保障启动区域应急联动时各相关城市及时响应、有效应对。加强苏北、皖北城市的应急联动和联合执法,降低重污染天气发生频率。

秋冬季是重污染天气高发时期,各地可根据历史同期空气质量状况,结合空气质量预测预报工作,提前研判未来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当预计未来较长时间段内,有可能连续多次出现重污染天气过程,将频繁启动橙色及以上预警时,各地可提前指导行政区域内生产工序不可中断或短时间内难以完全停产的行业,预先调整生产计划,确保在预警期间能够有效落实应急减排措施。

四、保障措施

(十九)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放在重要位置,全面分析十三五期间空气质量改善情况,树立底线思维,完成目标任务存在风险的要制定针对性措施。全面梳理《三年行动计划》《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各项任务措施,逐条逐项分析落实及完成情况,建立台账,查漏补缺。对尚未完成的任务,要梳理项目清单,倒排工期,确保202012月底前销号。各地要充分汲取以往秋冬季攻坚行动的经验教训,避免因目标任务进展超出预期而松懈倦怠,对企业放松监管、降低要求;也要避免因完成目标任务难度大而畏难退缩,不担当作为、放任自流;更要避免为完成目标任务而采取一律关停”“先停再说以及不顾实际情况长时间启动重污染天气预警等简单粗暴措施,敷衍应对,临时性过关。

各城市要将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详见附件2)任务逐级细化,分解到各区县、各部门,明确时间表和责任人,并将主要任务纳入当地督查督办重要内容,建立重点任务完成情况定期调度机制。

(二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各地研究制定运输结构调整、国三柴油车提前报废更新等补助政策,研究建立船舶受电设施改造优先补助绿色通道。落实纯天然气动力船免征车船税政策。

加大价格政策支持力度。积极落实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国家电网公司《共同推进靠港船舶使用岸电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工作分工,推动岸电市场化购售电,降低岸电电价成本。落实好差别电价政策,对限制类企业实行更高价格,支持各地根据实际需要扩大差别电价、阶梯电价执行行业范围,提高加价标准。进一步创新政策举措,鼓励地方制定并落实基于污染物排放的差别化电价政策,提高企业大气污染治理积极性。

加大信贷融资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募集资金用于大气污染治理等。全面开放铁路专用线投资建设、运营维护市场,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铁路和多式联运企业金融服务的支持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投资建设铁路专用线。

(二十一)完善监测监控体系。各地要加强秋冬季颗粒物组分监测和VOCs监测。颗粒物组分监测结果要及时报送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并在区域内共享,为科学研判大气污染成因,客观评估重污染天气应对效果,提高大气污染管控的精细化水平和区域联防联控提供支撑。要科学布设VOCs监测点位,提升VOCs监测能力,各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在现有VOCs监测站点基础上,进一步增加VOCs自动监测站点建设,每个城市至少布设1VOCs自动监测点位,有条件的城市可在城市主导风向、城市建成区、臭氧高值区、主要工业园区等地增加监测点位,VOCs自动监测站点建成后,要及时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联网。加强污染源监测能力建设,将排气口高度超过45米的高架源,以及石化、化工、包装印刷、工业涂装等VOCs排放重点源,依法纳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全面完成烟气排放自动监控设施安装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加快提升移动源监管能力,构建交通污染监测网络。推进重型柴油车远程在线监控系统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城市推进工程机械安装实时定位和排放监控装置。推动油品储运销体系安装油气回收自动监控系统。加强对企业自行监测及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监督管理,提高企业自行监测数据质量,20213月底前,公开曝光一批监测数据质量差甚至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机构和人员名单。

(二十二)加大监督和帮扶力度。各地要围绕秋冬季大气污染攻坚主要任务,整合执法、监测、行业专家等力量组建专门队伍,做好监督帮扶工作,寓监督于帮扶之中。向企业宣传大气污染治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引导企业自觉守法。精准、有效开展环境监督执法,对排放稳定达标、运行管理规范、环境绩效水平高的企业,可按有关规定纳入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对监督执法中发现的问题,既要督促有关企业切实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严格整改要求,确保整改到位,也要注重精细化管理,加强指导帮扶;对违法情节及后果严重、屡查屡犯的要依法严厉查处,典型案例公开曝光。加强联合执法,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形成执法合力。加大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执法监督力度,督促企业落实重污染应急减排责任。

(二十三)强化考核督察和执纪问责。将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重点攻坚任务落实不力、环境问题突出,且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恶化的地区纳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范畴。结合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重点督察地方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不作为、慢作为以及一刀切等乱作为,甚至失职失责等问题,对问题严重的地区视情开展点穴式、机动式专项督察。

长三角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办公室定期调度各地重点任务进展情况。秋冬季期间,生态环境部每月通报各地空气质量改善情况,对每季度空气质量改善幅度达不到目标任务或重点任务进展缓慢或空气质量指数(AQI)持续爆表的城市,下发预警通知函;对未能完成终期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任务或重点任务进展缓慢的城市,公开约谈政府主要负责人。发现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考核结果直接认定为不合格,并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附件:

http://guanli.cnwb.net/assets/ba1d726d/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1.长三角地区各城市2020-2021年秋冬季空气质量改善目标.pdf

http://guanli.cnwb.net/assets/ba1d726d/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2.长三角各城市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措施任务表.pdf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20201030日印发


上一篇下一篇